威尼斯(9499·VIP认证)登录入口-2024 European Cup
威尼斯(9499·VIP认证)登录入口-2024 European Cup

联系我们

邮箱:youweb@yunepr.com
电话:020-96598966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经济开发区威尼斯(9499·VIP认证)登录入口-2024 European Cup 在线咨询

《北京文学》2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021年第7期|许晨臧思佳:深海“奋斗者”(

发布日期:2024-08-15 22:28 浏览次数:

  “深海蕴藏着地球上远未认知和开发的宝藏,但要得到这些宝藏,就必须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方面掌握关键技术。”

  大屏幕缓缓拉开,哦,原来这是中央电视台演播室,身穿一套美观大方粉色套裙的主播劳春燕走来,面对观众侃侃而谈:“对那些最有能力的领航人,大海的风浪似乎总是格外地汹涌。而今天我们就将共同见证:中国载人深潜事业乘风破浪的又一个高光时刻。观众朋友大家好,你现在正在收看的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万米级海试特别报道:逐梦深蓝。”

  我们情不自禁地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站立在电视机屏幕前细细观看。这是央视首次现场报道我国万米级载人潜水器海试盛况,利用前方记者摄像镜头与后方编辑制作,加之前期素材剪接、动漫演示和嘉宾讲解等多媒体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奋斗者”号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从下水到坐底、巡航、科考,再到返航回收全过程,形象地再现“深海传奇”。

  此时,央视主播劳春燕用了一个新名词:高光时刻,令人眼前和心头一亮。本来高光是一种美术用语,指光源照射到物体然后反射到人的眼睛里,最亮的那个点就是高光。今天多用于形容某事某人达到了最佳巅峰状态,也就是最精彩时刻。那么今天“奋斗者”号的成功海试,不仅仅是从事深潜事业人的出彩之日,更是华夏儿女的高光时刻。

  “大海纳百川汇天下之水,惊涛骇浪间充满对生命极限的考验。深潜,中国人不畏路远,在波峰涛谷中追逐沸腾的理想,在秘境深渊处享受自在的徜徉。今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对奋斗者号载人深潜的全过程进行首次电视直播。节目中我们将捕捉勇士出征的每时每刻,因为深海游历的分秒毫厘都是奇遇;我们还将见证中国‘潜’力进军万米,共同纪录中国载人深潜事业飞越,迎来新的篇章。

  “中国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能否抵达海洋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我们将共同期待这精彩一幕在深海舞台上演。今天早上北京时间4点50分左右,中国首艘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布放至马里亚纳海沟海域,向万米海深冲击;在早上7点42分,‘奋斗者’号突破了万米海深;早上8点20分,‘奋斗者’号成功坐底,抵达了洋底深处10909米。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短片,一起来回顾一下刚才的精彩画面——”

  随着主播的声音,摄像镜头从北京演播室,一一转到海试支持船“探索一号”的甲板上、驾驶舱、现场指挥台,以及海水中的“奋斗者”号、载人舱室里的潜航员等等场景,守候在电视机前的人们如醉如痴,心旷神怡。而对于我这个曾是“蛟龙”号科考队的一员、长期关注国家深潜事业的作家来说,则如同跟随着海试团队又去了一次太平洋。

  在这里,我们看到许多当年“蛟龙”团队的老朋友:科技部深海重点科技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海试团队负责人,“探索一号”船领队、现场验收专家组成员刘心成,中国船舶集团首席专家、“奋斗者”号副总设计师胡震,现任702所水下工程研究室主任、海试指挥部临时党委杨申申,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奋斗者”号水声通信设计师杨波、刘烨瑶……

  啊,那是谁?一位身穿胸前印着五星红旗的科考服、手拿对讲机的指挥者映入眼帘。他那方正的脸庞上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充满了和坚毅。他就是当年“蛟龙”号的主任设计师和首席潜航员、现在“奋斗者”号的总设计师、海试现场总指挥叶聪。2014年夏天,我们曾经一起在“蛟龙”号试验性应用科考中“同舟共济”两个月,结下深厚的友情。作者许晨首次进入“蛟龙”号模拟下潜,体验生活,就是叶聪借通电检查安排的。如今看到他已经成长为领军人物了,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和真诚祝福。

  在昨天的准备会上,海试团队负责人,“探索一号”船领队刘心成、现场总指挥叶聪及各岗位负责人研究确定:11月10日,由电气设计师兼主驾驶张伟、沈阳自动化所的赵洋和深海研究所的王志强三人执行下潜任务,并与央视直播团队做好沟通协调。凌晨时分,天还没亮,潜水器维护和水面支持、电视直播等部门便早早开始了行动。今天的主角——潜航员们洗漱完毕,带好个人下潜需要的物品,匆匆赶到潜水器准备大厅。

  听到一号下达进舱的指令后,潜航员进舱,打开氧气和二氧化碳吸收风机,关闭舱口盖,用塞尺认真测量舱口盖间隙,确认舱口盖已关好。潜水器移出机库,随着A架慢慢向船尾摆出,蓝色海水迅速漫过了载人舱观察窗。紧接着,早已等候在橡皮艇上的“蛙人”冲上潜水器顶部,将主吊缆和拖曳缆解除,舱内舱外开始进行水面检查,建立水声通讯,确认潜水器各设备状态正常,注水下潜了。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2016年9月的一天晚上,位于江苏无锡的中国船舶集团第702研究所依然灯火辉煌,科研人员还在紧张繁忙地加班加点。对于这个以“建设国际一流海洋装备研究中心、深海技术科学国家实验室、中国最美研究所”为己任的科研院所来说,夜以继日甚至是通宵达旦地工作,已经是常态了。

  果然,在所长办公室里,沉稳而干练的何春荣转达了北京有关方面的正式立项通知:全海深万米级载人潜水器以702所为主研制,叶聪为总设计师。虽说早在年初申报投标时,所里就组成了以他为主的项目组,可一旦真正成为现实了,叶聪还是感受到了肩上的压力。这毕竟是世界的深海工程装备啊!他没有马上作答,而是坐在那儿沉思片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站起来坚定而自信地说:“放心吧,所长,我们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就是这样一个喜欢动手的学生,2001年毕业双向选择时,谢绝了某些大单位的聘任,来到了位于无锡的中船重工集团702研究所。一是这里离湖北老家近一点,孝顺的他可常回家看看;二是专业对口,特别是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船舶设计。生逢其时,叶聪参加工作第二年,就有幸参加了“7000米载人潜水器”的研发项目。

  当时,“蛟龙”号的副总设计师、702所水下工程研究室主任胡震受命为“深海勇士”号的总设计师,叶聪则担任了副总设计师和总质量师。其他团队人员分别从事各项分系统设计研发工作。年逾八旬的“蛟龙”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芑南任顾问。瞧,这是一个别有意义的组合,充分说明了我国深潜载人事业承上启下,后继有人。

  犹如发出了一声进军号令,国内涉及海洋装备的科研院所,包括民营科研公司,纷纷行动起来,公开公平地投入招投标程序。不用说,曾经团结全国100多家单位,联合建成“蛟龙”号和“深潜勇士”号的中船重工(现中国船舶集团)702研究所积极请战。因时任“深海勇士”号总设计师的胡震,还在进行总装建造工作。702所所长何春荣在论证会上,力主由叶聪出任“全海深项目”的总设计师。

  按说作为重大项目的总师,一方面要有高超的科研水平,把握总体研发路径;另一方面还要有杰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将各路大军统一起来共同攻关。所以,大都是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科研老将。比如第一代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立项时,就是专门邀请已退休六年的徐芑南先生出山,担任总设计师,从而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一番话说动了大家,就在“深海勇士”号还在投入海试时,叶聪即开始转移战场,带领项目组进入投标的准备工作。经过一番“过五关斩六将”的评审,有关部门确认了中船集团702所,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体设计、集成与海试”项目研制总牵头单位。这是“国家队”啊,显示了我们制度的优越性,团结一致,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办大事。

  同时,这也体现了何春荣所长的前瞻性。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位内行科学家,曾参与领导包括载人潜水器在内的诸多重大项目研发工作,善于排兵布阵。他是陕西商州人,1984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2010年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潜艇、水面舰船的操纵理论及试验研究,先后担任多项科研课题负责人,成果丰硕。这次,他又带领702所,“登坛授旗”选定叶聪为先锋,承担起向深渊进军的重任。

  2016年11月24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体设计、集成与海试”项目启动会,在中国船舶第702研究所驻地无锡召开。参加会议的有:702所所属6个课题、14个子课题,以及专项内11个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的负责人和单位领导,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海洋处处长孙清、项目主管揭晓蒙,总体专家组组长,以及第三方检验、见证单位代表等近100人。

  会议正式组建以702所为总体集成单位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项目群”,成立项目群协调管理组和总师组,宣布叶聪为总设计师,胡震、李艳青等人为副总设计师,讨论通过了“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制项目群工作机制”。时任水下工程研究室党支部的侯德永为项目办公室主任,负责行政后勤——他也为“蛟龙”号和“深海勇士”号倾注过心血,办事干练待人热诚。与会专家听取了课题实施进展情况介绍,建议进一步明确考核指标和方式,细化实施方案,为项目成果产出和项目群统筹协调提供切实保障。

  “东道主”702所何春荣所长表示:“参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应当胸怀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投入到项目研究工作中,也要正视所面临的技术和进度等实际困难,继续发扬‘中国载人深潜精神’,全身心投入到研制工作中去。我们作为总体技术责任单位必当履行职责,在上级机关的领导下做好组织协调工作,起到领头羊作用,确保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据计算:自从20世纪50年代始,到本世纪2020年,全世界共有4469人,从北坡或南坡成功登上珠峰7646次。而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也不在少数,从1961年苏联人尤里·加加林驾驶联盟号飞船、成为进入天外的第一人算起,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528人飞出地球轨道了。其中,我们中国航天英雄就有以杨利伟为首的11人!

  那么,具有地球“第四极”之称的深海呢?在20世纪中末叶,全世界只有美国、法国、俄罗斯和日本研制出能够下潜深海的载人潜水器,最深也只达到6500米卷闸门安装步骤图。21世纪初,我国的“蛟龙”号横空出世,创造了载三人到达7062米深度的世界纪录,从而具有了在98%以上海底科学考察的能力。可是,对于深达11034米的马里亚纳海沟,有史以来,屈指可数,也就5个人——

  1960年1月,瑞典人皮卡德和美国海军中尉唐·沃尔什,驾驶隶属美国海军的“的里亚斯特”号潜水器下潜马沟,这是人类的足迹首次到达地球最深处;2012年3月,拍摄《泰坦尼克号》的大导演卡梅隆独自驾单人小潜艇“深海挑战者”号,潜到“挑战者深渊”底部,成为单枪匹马涉足这一地带的世界第一人。2019年5月,美国探险家维斯科沃等两人乘“深潜限制因子”号也到达马沟。

  深入深海大洋探测和开发,是中国海洋战略的目标指向,业内人士称之为“全海深”科考。此次我们研制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就是一种能够在深海坐底且自主巡航,进行全海深探秘的装备。全海深,顾名思义:如果它抵达了世界最深点——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深渊”,那么任何海域都可以畅行无阻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论在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关系到子孙后代,此举都具有极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人类对于海洋,始终是敬畏又热爱的。远古不多说了,只以近现代为例。从15世纪到17世纪中叶,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世人进入了大航海时代。葡萄牙的第一批船只绕过好望角9499www威尼斯,掀开了西方殖民世界的篇章。此时的国家利益,就是利用全球海上通道,跨海占领殖民地,发展航海事业和世界性商业,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占领海外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上述种种,人们所能攫取的仅仅是海面和有限海深的利益,海底是难以企及的。直至20世纪下半叶,由于陆地资源稀缺,已经不足以支撑经济发展速度,深海成为人类最后一片知之甚少的未开发区域。随着潜水技术的不断完善,有此能力的国家越来越深入地去考察海底。占有丰富海洋的渴望与探索生命起源的热情,使世界兴起了新一轮开发海洋深层以及海洋底部的热潮,对此,人们形象地称之为“蓝色圈地运动”。

  简略归纳一下:海底有大量的金属结核矿,其中锰2000亿吨、镍164亿吨、铜88亿吨、钴58亿吨,相当于陆地储量的40~1000倍。海底石油天然气产量逐年上升,日产量已超过100万吨,约占世界总量的25%。海洋中的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热能、盐度能、可燃冰等都是清洁能源,储量巨大。同时,海洋生物还可大量提供人类不可或缺的丰富蛋白质。

  如此富饶丰硕的百宝箱一样的海底世界,怎能不令世人特别是一些有实力的国家“竞折腰”呢?其实,商业性开采,并不是唯一的目标。军事家看到了制高点——谁先抢夺深海,谁就会在未来的海战中赢得主动,并可对陆地、太空形成强力的威慑和制约。家看重的是权力——占据地球表面积近一半的国际海底区域,人类尚未认知的“第四极”,是这颗星球上最大的地理单元。

  在关系到国家发展和民族生存的重大利益面前,我们中国人不能只做一名“旁观者”!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走向深海,从深海发力。深海是地球上唯一未被人类充分开发利用的广阔区域,有着无限的开发潜力。因而,成功打造“蛟龙”号,就是瞄准了上述目标,“深海勇士”号是在完善技术链条和海洋科研上奠定坚实基础,而“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则主要是去探索深渊奥秘。

  为此,中国科学院专门成立了“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邀请国际著名深海科学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验收组组长出任所长,“蛟龙”号海试临时、北海分局原副局长刘心成任首席顾问。在拥有我国最大最深海域面积的南海之滨——美丽的海南省三亚市扎下了营盘,陆续承担了“深海勇士”号、“海斗”号等载人和无人潜水器的海试及应用任务。

  2011年,中国科学院、海南省人民政府和三亚市人民政府三方商定:在我国临近深海的前沿地区建设一个整建制的国立深海科学与技术研发机构。利用这里优越的地域位置,建立完备的国立深海研发基地,成为国家深海研发试验的共享开放平台,填补我国深海战略上的地域空白。中科院委派时任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副局长王越超任筹建组组长,在海南省三亚市鹿回头半岛上开始建设红古自动卷闸门安装。

  一年后,“蛟龙”号胜利完成7000米海试,交付国家海洋局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为此付出心血汗水的专家组长,在时任中科院白春礼院长等盛情邀请下,出任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这是位具有前瞻眼光、严谨务实的战略科学家,以其人格魅力吸引了众多人才,团结一致,高端定位,边建设边研究,促使深海所建设驶上了快车道。

  短短几年,全所建成深海科学和深海工程两个研究部门,分设13个基本研究和技术支撑单元,依靠深海工程技术与装备、实验平台和基础设施,结合所处的区位优势,在深海观测方法与仪器设备、深海潜器技术、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科学问题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最重要的是:2016年6至8月,他们驾驶“探索一号”科考船,携带无人潜水器首次成功探秘马里亚纳海沟,预示着万米深海已不再是我国海洋科技界的禁区,为全海深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深渊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自然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18年4月12日下午,海风习习,春意盎然,海南三亚鹿回头半岛上,一簇簇红艳艳的三角梅盛开怒放。中央总、国家主席、主席习一行来到了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视察。党的以来,实施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的蓝图日益清晰起来,党和国家一直关心挂念着深海科研事业。

  这一天,深海所所长代表全所,详尽汇报了深海科学研究和探测情况,一一介绍“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天涯”号深渊着陆器、“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等深海科考设备。其中重点汇报了“深海勇士”号的两个关键数字:作业能力达到水下4500米,意味着基本覆盖中国主要海域和国际海域资源可开发的深度;国产化率达到95%,意味着中国朝着研制全国产化、全海深的载人潜水器迈出了一大步。习总边看边听,频频点头,当来到刚刚交付使用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旁边时,看见总设计师胡震、潜航员叶延英、苏静和工匠周皓等人都等候在那里,微笑着问候:“同志们好!”

  那天,笔者正在位于三亚鹿回头景区的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参观、采访。以严谨低调著称的所长和刘心成顾问亲切接待,在面朝大海四季如春的办公楼里,望着窗外蓝色的海湾、飘荡的帆船,倾心交谈。这是两位德高望重且和蔼可亲的,前者是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学养丰厚;后者则曾任海军某保障基地的司令员、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原副局长,带队伍打硬仗那是一把好手。所以,大家平常不称他们职务,而是尊称为“老师”或“司令”。

  所长早已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了,在西方生活也有几十年,仍然坚定地持有“中国护照”。尽管生活工作有些不便,可对送上门来定居国外的机会,一概婉拒。为什么呢?他说:“总有人问我,遭遇这么多麻烦,为何还要拿着这本中国护照呢,为何还要一次次地出现在世界的那些地方?我也讲不清,我只知道,我是以这样的身份来到这个世上,我又揣着它离开我的父母、离开我的老师的。在我眼里,那里有我的家,而这世上每一个有山、有水、有树、有人的地方都有着我的向往。”

  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报国情怀?从这位教授的言行里,我们可以看到一颗水晶般透明的心、一颗朝阳般火热的心。他在国外研究的是海洋地质学,时刻关心着国内的海洋科技事业。这些年来,他不断回国讲学、推荐国内学者参加国际会议,被聘请为科技部的特别顾问。尤其是在我们的7000米载人深潜器研发中,他倾注了满腔心血和全部热情,极力推进,给予了巨大的无私帮助。

  所长的“好搭档”——具有“司令”之称的首席顾问刘心成,虽说生于河南农村,但也是一位“老海洋”了。他曾在人民海军服役39年,疾风大浪磨砺了他的性格和意志,从当舰艇轮机兵开始,历任班长、机电长、科长、装备部长、某保障基地司令员等职,参与执行了海军舰艇编队首次环球航行等多次重大任务,并且通过了海军工程大学和国防大学培训,获得了研究生学历,正师级大校军衔。

  时光荏苒,军旅情怀,刘心成与战友们一起为维护国家领土领海主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服役最高年限可以退休之年,但他十分热爱海洋事业,不愿过清闲日子,积极要求转业到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工作。刚刚报到,恰逢“蛟龙”号海试,国家海洋局十分器重这位会带兵的老将,委任刘心成为现场指挥部临时。他很快进入了临战状态,认真谋划,精心组织,与海试总指挥、专家组长等人一起,带领整个团队,充满豪情地去迎击新的征战。

  他根据部队工作经验,在海试团队中提出“没有单位,只有岗位”“我的工作无差错,我的岗位请放心”等理念,把来自各个院所的科学家、工程师们紧紧凝聚在一起,打赢了“蛟龙探海”的一场场硬仗,“蛟龙”号海试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载人深潜英雄集体”荣誉称号。退休后,他又被深海所聘请为首席顾问,继续与老伙伴们携手并肩,为我国深潜事业呕心沥血。大家像尊重所长一样尊重他,亲切地称呼他为“司令”,这可不仅仅是名义上的尊称,而是发自肺腑的心声。

  两位老朋友延续着一以贯之的谦逊,对我们说起万米深潜器“奋斗者”号的成功研发与海试,总是强调这是全国一盘棋——上到国家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题管理中心,下到上百家科研院所、工厂企业,千百名研发人员的共同努力,还有海南省委省政府、三亚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大力支持的成果。特别是总牵头单位中国船舶702所、各系统重点研发者中科院金属所、理化所、自动化所、声学所、生物能源所等等,应该着重写一写他们……

  我们连连点头,表示如此重大的胜利,确实不是哪一个人抑或哪一个单位能够完成的,而是体现了我们国家体制的优越性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一定尽心尽力忠实描绘。真是无巧不成书,此时得知“奋斗者”号的总设计师、海试现场总指挥叶聪,当天从无锡飞来三亚深海所商谈工作,笔者喜出望外,当即电话与他联系,约好晚上见谈。

  叶总同样是个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大忙人,刚下飞机就直奔车间,查看检查已经拆卸开来的潜水器,安排下一步维修护理等各项事务,迟迟未能赴约。我一直耐心等候着,看看钟表,已经是深夜时分了,只好再次打电话询问:原来他还在与所长商谈“奋斗者”号的验收工作呢,一直抱歉说再等等。直到夜里11点多钟了,笔者听到“当当”的敲门声,立即跳起来去开门,果然是总设计师叶聪来了。

  作为我国7000米级载人作业潜水器“蛟龙”号的主驾驶员,叶聪承载着国人“下五洋捉鳖”的梦想。从2009年至2012年的四年海试期间,“蛟龙”号共下潜51次,他承担了其中38次下潜试验主驾驶任务。这不仅仅是挑战中国载人深潜的纪录,更是他对于自我的超越。海试期间,他凭借个人的沉着冷静,数次有效处理了潜水器水下故障,保证了潜水器和人员的安全。

  如此,一路伴随着“蛟龙”号成长,叶聪也从当初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逐渐成长为项目副总师、总设计师。角色不断跨越,担子越来越重,面对新的挑战,他将所有压力化作前行的动力。在开展“蛟龙”号研制的同时,从2009年到2017年,历经八年持续艰苦攻关,他所在的载人深潜团队又完成了“深海勇士”号的研制。身为副总设计师和总质量师,叶聪精益求精,把关好研制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在总装联调和水池试验阶段,为了确保潜水器研制进度和质量要求,他指导制定了合理的质量计划书、故障排查措施及检验方法,实行每周周报制度,对试验过程遇到的每个问题,都会与大伙一道仔细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身边的同事常常为他广博的专业知识面和强大的工作能力所折服。同时对所有已解决的故障和问题,他都会严谨细致地作好检查和确认,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隐患。

  2017年10月,“深海勇士”号4500米载人作业潜水器顺利完成海试工作,国产化率达到95%,全面带动了国内深潜装备产业技术的发展,将对我国和国际载人深潜技术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此外,叶聪还承担了世界最大、国内首型自主研发的全通透观光潜水器的总设计师任务,取名“寰岛蛟龙1”号,已投入商业试运营,促进了载人深潜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开启国人看海观海的新维度。

  由于研发深海装备的突出贡献,继2013年以来,叶聪相继获得“载人深潜英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之后,又在2018年纪念我国改革开放40年之时,荣膺“改革先锋”称号与奖章。同时,他还在2018年被提升为中国船舶第702研究所副所长,当选为中国青联,在他那依然年轻明朗的面庞上,更多了几分成熟和谦和。

  许晨,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省作家协会原,青岛市作协名誉主席。国家一级作家。出版有《居者有其屋——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纪实》《人生大舞台——“样板戏”启示录》《琴声如诉》《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一个男人的海洋》《耕海探洋》等多部长篇报告文学和散文集。曾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第五届冰心散文奖、全国海洋文学大赛特等奖、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中国梦”征文一等奖等奖项,并入选《山东新文学大系》。

  臧思佳,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签约作家,全国公安文联诗歌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作品刊发于《诗刊》《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解放军文艺》《人民日报》等报刊。先后荣获《诗刊》《人民文学》等杂志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精神与科学精神”诗歌大赛三等奖等。出版诗集《橄榄树的红果实》《住在云朵里想你》《爬上云朵采阳光》《摘一朵云送给你》,长篇报告文学《极殇》《丹心》《民企国魂》(合作)等著作。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

020-96598966

手 机:13868563265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经济开发区威尼斯(9499·VIP认证)登录入口-2024 European Cup

扫一扫,加微信

Copyright © 2002-2024 威尼斯(9499·VIP认证)登录入口-2024 European Cup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99999号-1

威尼斯(9499·VIP认证)登录入口-2024 European Cup威尼斯(9499·VIP认证)登录入口-2024 European Cup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